刻碑在故去的老人名字旁加个讳字是表示避讳,但又不得不说(写)出来。封建时代不能直接称呼帝王或尊长的名字,假如不得不说(写)出来就要在名字前加一个“讳”字。
古人避讳的方法:
1、在读名前先读“讳”字,如“先君(父亲)张讳某”
2、读白字,故意把这个字读成白字;
3、跳读,不读这个字;
4、在书写中,除以上三种,还有一种是缺笔,再写到尊亲名字的字时,故意少写一两笔。
扩展资料
墓碑的碑文讲究:
墓碑正文部分是整个墓碑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整个墓碑的核心要素,在古代,墓碑文有着严格的要求,死去的父母一定要用考和妣来尊称,这是对死后父母的一种称谓。
为祖父母立碑,要称之为祖考(妣),不能称为祖父和祖母。除此之外,墓碑正文格式还讲究名讳问题,假如是后辈给前辈立碑,一定要在前辈的名字中间加一个“讳”字。
2010-11-28 02:50 满意回答 基本字义
1. 避忌,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言。~匿。~饰。忌~。隐~。直言不~。~疾忌医。
2. 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名~。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言,韦声。本义:避忌。有顾忌而躲开某些事或不说某些话)
2. 同本义 [avoid as;taboo,tabu]
讳,誋也。——《说文》
讳,避也。——《广雅·释诂三》
卒哭乃讳。——《礼记·曲礼》
舍故而讳新。——《礼记·檀弓》
昭王之忌讳。——《周礼·小史》
讳名不讳姓。——《孟子·尽心下》
《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公羊传·闵公元年》
3. 又如:直言不讳;讳名(对尊长避免说写其名,表示尊敬的心意);讳恶(先王的名讳与国家的凶恶);讳亡(忌言亡国)
4. 隐;隐蔽 [conceal]
恐犯忌而干讳。——《楚辞·谬谏》。注:“所隐为讳。”
5. 又如:讳疾(隐瞒缺失);讳匿(隐匿;藏匿);讳过(隐瞒过错或失误);讳恶不悛(隐恶不改悔)
6. 畏,怕 [fear]
击断无讳。——《史记·范蔡传》
不讳强大。——《战国策·秦策》。注:“犹辟也。”
7. 死的婉辞 [die]。如:讳所(死难之地);讳日(死亡之日);讳问(死讯)
〈名〉
古代人有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的习惯,如秀才一词,在东汉为避刘秀讳,而改成茂才,这也是为什么帝王之家的名字那么难度难写的原因(如胤礽),方便百姓避讳。
而为亲者讳,也是人之常理,《红楼梦》中林黛玉读到“敏”字时总是跳过,贾雨村先是不懂,后听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后知道林黛玉的母亲,贾政的妹妹叫贾敏,所以她不能读这个字。故在墓碑上由于不得不书写亡亲的名字,故要加上“讳”字。
古人避讳的方法有:1、在读名前先读“讳”字,如“先君(父亲)张讳某”;2、读白字,故意把这个字读成白字,先慈张敏(读音zhangmei);3、跳读,不读这个字;4、在书写中,除以上三种,还有一种是缺笔,再写到尊亲名字的字时,故意少写一两笔,这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很多处。
网友在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