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一起名

当前路径: 首页 >> 百家姓起名

姓氏是什么你真的知道吗?

姓氏是什么你真的知道吗?   每个人都有一个姓,姓在人的名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的情况下,一个人可以随意改名,甚至可以有好几个名字,但是姓却不能任意更改,而且每个人只有一个姓。   姓是家族系统的标志,不同的家族系统使用不同的姓。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汉族是中华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民族。   它是由夏、商、周三族演变而成的华夏族吸收了其他民族,经历了漫长的融合之后在秦汉时形成的。我们都知道,进入文明社会后,一切制度都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性的社会地位较女性优越。   但是在这之前,我们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那个时期,女性的地位非常崇高,男性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这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因为生产力相当低下,妇女在生产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从而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也取得了支配权。   母系氏族社会在婚姻关系上实行的是外族通婚,婚姻只能在不同的母系氏族之间进行,成年之后,女性留在本族内,与其他氏族同辈男子结成婚姻关系,这也就是说,成年男子必须离开本氏族,到其他氏族与该氏族的妇女共同生活。   当时的人们都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却不知道谁是自己的父亲,“世系就只能从母亲方面来确定。因此,也只承认女系”,所以在“生”字旁加上“女”字,母系氏族社会的子女都归母亲,继承母亲的姓,根据文献记载,我们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   因为女性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所以很多远古的姓都带有“女”旁,例如炎帝的姓是“姜”,黄帝姓“姬”,虞舜姓“姚”,伯益的后代都姓“嬴”,契的后代姓“好”,都说明了姓和氏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我们常说“姓氏”,那么“姓”就是“氏”,“氏”就是“姓”吗?秦朝以前,姓和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姓起源较早,形成后也较为稳定;氏起源较晚并不断发生变化。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   姓字的古形字是“人”和“生”组成的,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秦国刻石《诅楚文》中,始见姓字为“女”字和“生”字的组合字,这一字形最终被汉代人许慎定形,成为会意字。氏字的出现,早在甲骨文中就有。   夏商周三代,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氏,古读音同“支”,是由姓衍生出来的分支。由于子孙的繁衍,一个氏族分成了若干支,每支都有自己的特殊称号,这就是氏。   与姓不同的是,它是源于同一男性始祖的族属共同所有的符号标志,并且源于父系氏族社会和以后的奴隶社会。   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男性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慢慢变得重要起来,进而影响了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渐渐地,男性的社会地位高于女性,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成年男子留在本氏族中生产和生活,而成年女性离开本氏族到其他氏族中与该氏族的男子共同生活。   随着子孙后代的繁衍日益增多,一个大家族人口太多,居住在一起,很多事情都会发生困难,这种情况既不利于生产和生活,又不便于领导和管理。于是,有一部分人不得不从大家族中分离出来,居住到别的地方。   此后再加上身份和职业的变化,同一祖先的子孙,逐渐分为若干的分支。氏最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形成。黄帝时已有“胙土命氏”。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和阶级社会、国家制度的形成,出现了赏赐封赠土地以命氏的习惯。   继而,氏之源起,形成滥觞,出现以各种形式的氏的现象。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   氏有的来自于祖先的号,如轩辕、高阳;有的来自于祖先的谥号,如文、武;有的来自于国号,如齐、鲁等;有的得于爵位,如王、侯等;有的来自于官职,如司马、司徒;有的来自于职业,如巫、陶;有的得名于居住的地方,如西门、东郭等。   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同姓不可通婚。姓的范围大,氏的范围小。氏族贵族男子可以称氏,女子和地位低下的人没有氏,那些操卑贱职业和居住在乡村的人则没有姓氏。   一个人只能有一个姓(汉以后除外),但可以同时拥有好几个氏。春秋战国时期,部分贵族下降为庶民,有的甚至沦为奴隶;而原来的庶民中,有许多人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得到提高,大部分奴隶也都得到了解放,这些人也开始有了氏,用来区分贵贱的姓氏制度开始变得混乱起来。   西汉时期,刘邦从平民一跃而成为主宰天下的皇帝,他手下的重臣也有相当一部分出身于下层社会。   过去很少出过名人的刘氏家族一下变得风光起来,刘姓成了全国地位最尊贵的姓氏,许多人都以姓刘为荣,而先秦时代代表贵族阶层门第、身份的姓氏完全丧失掉了原来夺目的光彩,人人都以氏为姓,姓和氏的区别已经微乎其微,从那时候起,无论地位高贵还是卑贱,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人人都有了姓,姓的数量一下子变得多起来。   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体,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整体了。严格地说,现在很多我们认为的姓,在先秦时代实质上是氏。另外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情况同中国战国前的状况是完全一致的,大多数的日本人都有名无姓。   明治五年(1872年),日本政府规定每个国民都必须有姓,有姓是国民的义务,在这项规定的重压下,许多原本没有姓的人就匆忙给自己取了姓,贫民一般是没有什么文化的,根本找不到起好姓氏的灵感,再加上时间紧迫,所以全国上下出现了很多“渡边”、“松下”、“樱井”之类依地而取的姓。   前面讲了姓氏的起源。经过上千年的历史变迁,我们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到底有多少姓呢?这是个很难考证的问题。   正是因为历史的悠久,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姓氏在新的需要下产生,也不断有一些姓氏在发展的过程中被淘汰。先秦时代的姓氏书籍《世本》共收入了18个姓875个氏。   汉朝关于姓氏的书籍《急就篇》收入了130个姓,其中单姓127个,复姓3个。由于这本书是当时儿童的识字课本,所以在编写的过程中,作者因为一些姓氏难读、难写或者不符合韵律而将它们舍弃掉。   所以,很有可能这130个姓氏并非当时姓氏的全部。唐朝初期的《大唐氏族志》中共收录了293个姓,到了中叶,《元和姓纂》中收录姓氏1233个。这个数字和汉朝时的130个相差了近一千个,可见,姓氏在唐代迅速增加了。   宋朝的姓则就更多了,宋时编撰的《通志氏族略》一书,共收录姓氏225个,另一本《姓解》一书,则共收录姓氏2568个。到了明代,陈士元的《姓觹》一书,共有姓氏3625个;《续文献通考》中收录了4657个姓氏。   1969年,王素存著《中华姓府》中,收集到的姓氏达到了7720个。   1984年,《中国姓氏汇编》收录姓氏5730个。1984年,《中国姓氏大全》中收录姓氏5600多个。   1996年的《中国姓氏大辞典》中,统计了从古到今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共有11969个。现在,中国常见的姓氏300个左右,人数最多的姓氏是张姓,据说有一亿人上下,相当于英国和法国两国人口的总和。


上一篇     下一篇


网友在看


友情链接

首页 | 帝一起名 | 帝一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