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一起名

当前路径: 首页 >> 百家姓起名

窦大夫祠楹联大全: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解读百家姓窦姓。整理窦大夫祠楹联大全: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窦姓出处有五种说法,一说出自姒姓,为夏帝少康之后,以地名为氏;一说出自古代氐族姓氏有窦氏,分布在今陕西、甘肃、四川一带。

  窦大夫祠位于太原市西北约20公里处的上兰村,坐北朝南,背靠二龙山,西临汾河水,东边是华北工学院,景色秀丽。窦大夫名仇,字鸣犊,春秋末期晋国的大夫,其封地在今太原北郊河东和阳曲黄寨一带。为官期间做过开渠利民的事业,深得民众拥戴。在晋国内外名望很高,但因与晋国卿赵简子政见不同而被杀。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曾慕名驱车来访,但刚走到黄河边上将人晋国时,被窦大夫的亲丁拦住。孔子听说窦大夫被杀,十分气愤,便“临河而返”不入晋。至今晋城市南40公里仍有一村名拦车镇,镇北有孔子回车庙。窦大夫死后,当地百姓为铭记他凿泉修渠之功,建祠世代祭祀。


  窦祠的创建年代不详,最晚当在唐代之前。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汾河大涨,祠院被淹,遂北移重建。此后“邦人祈求,屡获感应。”因此,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宋徽宗追封窦华为英济侯,“英济之名,盖取生而英灵死而济物故也”故窦祠也叫英济祠。窦祠重建后,历代均有修葺。主要建筑正殿、献亭、山门殿都是元代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重建。


  山门殿“明三暗五”,两侧内墙各有琉璃团龙两个,亦为元代原作。殿内原塑有红白两匹骏马,传为二郎坐骑。门殿两边钟鼓楼,西边钟楼无甚特别,而东边鼓楼却以石柱支撑,号“鼓楼石柱”,令人称奇。进入祠院,迎面便是献亭,占地130多平方米,4根大柱直径达0.8米,将亭顶稳稳撑起。献亭造型雄伟,飞檐翘角,宛如大鹏展翅,令人赞叹的是它的藻井,完全由木块和木条交错层叠咬合构成,没有一个钉子,而且排列疏朗,造型精巧,呈八卦图形,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献亭是陈设祭品的享堂,使人感兴趣的还有窦祠的献亭与主殿两大建筑连为一体,这在别的祠堂还不多见。大殿明三暗五,宽20多米,高约15米,内供窦大夫坐像一尊,两旁显得空阔,据说是为龙王留设的祭台,百姓在祈雨时要把龙王请人大殿祭拜。在窦大夫像左侧有一株碗口粗的梧桐树枯干,锃明瓦亮,犹如涂漆,传说是因为游人礼拜之后都要用手摸一摸树干,以求抹去百病,日久天长,梧桐便被摸得光亮照人。这也是窦祠八景之一,称为“神龛梧桐”。


  窦祠虽然规模不大,但周围景观较为集中,院东墙外有观音阁、宝宁寺,再往东有赵戴文公馆遗址。祠西即是太原八大胜景之一的“烈石寒泉”。汾河转弯处的烈石口石壁高达数十丈,气势雄伟,冰凉彻骨的寒泉从山下涌出,淙淙有声。只可惜今天烈石依旧,寒泉不再,我们只能望着泉亭下宋徽宗所题“灵泉”二字和早巳干涸的三角形泉面,遥想当年那泉清池碧的美景了。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佚名题窦大夫祠寒泉


  太行峰巅,孔圣为谁留辙迹;


  烈石山下,晋贤遗泽及苍山。


  ——沈荣昌题窦大夫祠献殿


  窦大夫祠献殿原悬有三大名匠匾额,分别为“泽被苍生”、“灵济汾源”、“仁周三晋”,现已不存。如今所挂的这副楹联是清乾隆年间凤台令沈荣昌所拟,联语工整妥贴,令人回味。1959年郭沫若参观窦大夫祠时,曾题词一首,其中头两句“孔子回车处,驱车我却来”,与此联上联同出一典。




上一篇     下一篇


网友在看


友情链接

首页 | 帝一起名 | 帝一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