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姓是一个很古老的姓氏,它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六,它最早的时候是起源于炎帝姜姓的,距离现在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下面我们来说说泉州吴氏大宗祠。
古城泉州文化荟萃、异彩纷呈。在泉州涂门街东观西台有一座明清古建筑,它就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闽南名祠———泉州吴氏大宗祠。这是一个在氏族中少见的府级的大宗祠。现在这个名祠已重修完善,文物重光,成了泉州市文化长廊中一处耀眼的新景观。
泉州东观西台原为明朝进士、翰林庶吉士、监察御史吴龙征府第。因吴龙征官居东观待读、西台御史,故其府第立匾曰:东观西台。现在吴氏大宗祠还保留着宅主一副对联:东观读书荣分雕锦;西台执法望重豸冠。明、清东观西台由地望沿袭为地名。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了。
由于晋代衣冠南渡,中原吴氏南来散居晋江一带,支脉繁多(据现在初步调查散居泉州境内吴氏人口达30多万人)。清光绪年间,泉州各地吴氏宗亲共议欲兴建府级吴氏大宗祠。其时因找不到合适的地址,吴龙征的九世孙吴朝诠慨然将其“东观西台第宅前三进”献给族人改建宗祠,留后一进自居。于是族人在1890年4月开始改建,历时5年完成。当建至第4年时,晋江钱头村人吴鲁(字肃堂)以光绪庚寅一甲一名进士殿选状元,为闽南吴姓千百年来所未有,族人额手称庆,遂加速完成宗祠建筑,并于祠前竖起状元旗杆。
100多年来几经世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许多文物几近湮灭。由于东观西台原府第与吴氏大宗祠的建筑既保存明代官邸特色又因其前三进献给全府吴氏合族改建大宗祠,故又具清代建筑特色。其规模宏大,祠宇不凡,其建筑艺术集闽南木、泥、石、砖传统技艺于一体。因此,1992年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涂门街改建后,一些社会贤达和吴氏族人发起重修吴氏大宗祠的倡议,向海内外吴氏族亲集资。1999年10月2日破土动工,对东观西台进行落架大修。他们完全本着修旧如旧的文物维修原则,保留明、清古建特色,仅历一年多于2000年10月竣工。全宅分四进,前三进清代宗祠建筑,抬梁木构架雕梁画栋,技艺精湛,为闽南现存木构木雕之精品。石砖外墙沿用泉南民间多种用材传统手法,白条石底座上封砌红色墙面,砖色调质朴庄重。门廊结构丰富多彩、富丽堂皇,为南匠之杰作。宫殿式屋面,民间传说发源于惠安,黏土饰筒、花头、垂珠,古色古香,乡土气息浓郁,是民间建筑精华。燕尾式屋脊挺拔有力,近尾端饰以龙首,增强建筑艺术效果,体现闽南民间特色。前三进二天井内庭全部敞开,地面自前而后逐渐升高,满堂红色地砖似地毯辉煌华贵。天井及其四周阶石以细凿白石铺砌并组织排水,简洁美观,无积污之患。一至三进内庭可容三千人祭祀活动,无视线之碍和风雨之虑。设计构思之科学性和实用性,为闽南宗祠建筑之冠。其第四进保留明代官邸特色,规制严谨,布局合理,简朴大方,隔扇精巧,西侧进口匠心独运,是不可多得的明制官宦宅第。
重修后的这幢闽南名祠包括原东观西台官邸是一幢有双重特色的明清古建筑。其附属工程,门前照墙福禄寿和合构图,含意深远,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网友在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