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一起名

当前路径: 首页 >> 百家姓起名

梅姓的来源

梅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三。

1、系自子姓。

商殷王太丁封其弟于梅,伯爵,故地在金河南新郑西北,其王以国为氏。梅伯为古梅国后裔,为商末忠臣,因死谏为纣王所醢,即被剁成肉酱,爵废。周武王灭商纣,封梅伯玄孙于黄梅,即今湖北黄梅,号忠侯,子孙以国为氏,春秋时梅国东迁梅城,故地在今安徽亳州南。吴越交战时,梅人又南迁梅里,故地在今江苏无锡,成为吴国一邑。

2、出自姒姓。

春秋时越王勾践之后封于梅里,以邑名更姓梅氏,随后散居沅湘。姒姓梅氏有2400年历史。

3、外族基因的流入

梅姓的外来基因的流入主要发生在汉晋时期,襄阳梅姓,为南蛮大姓。到唐宋时期,贵阳府开州梅氏土司始于唐朝,西北地区北狄奚酋长也有梅姓。清朝初期,满洲八旗纷纷改用汉姓,满洲八旗姓梅佳氏、梅勒氏,后均集体改姓梅氏。又蒙古人姓梅日根哈拉氏、俄勒斯特氏也改汉姓梅氏。因此,北方地区的梅姓可能与以上外族的改姓有密切关系。

二、迁徙分布,聚集地

先秦时期,梅姓主要活动在河南、安徽、江苏、地区,进入秦、汉、梅姓已越过长江南居两湖,西入四川,东南进入浙赣。唐、宋以后,梅姓已经分布南方各地。

宋朝时期,梅姓约有7万3千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排在第一百三十六位。全国梅姓主要集中于安徽,大约占梅姓总人口的47%.其次分布于四川、湖北、浙江、河南、广州、江苏等,从而形成以安徽为中心,沿长江散布的梅姓分布区。

明朝时期,梅姓约有8万7千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9%,排在第一百五十位之后,当时的安徽仍为梅姓的第一大省,约占梅姓总人口的22%.其次分布于江西、湖北、四川、江苏、浙江,这五省大约又占梅姓总人口的59%.梅姓在宋元明600年中主要向东南和南方地区迁移,重新形成了皖赣为中心,沿长江散布的梅姓分布区。

三、郡望堂号

梅姓的郡望有汝南。

梅姓以宛陵为其堂号,“宛陵"堂号典出宋朝梅尧臣。

梅尧臣官都官员外郎,善作诗,与欧阳修为诗友,著有《宛陵集》传世。梅尧臣是宣城人,宣城古称宛陵,其后人以此为堂号。

四、梅姓血型

梅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4.2%,A型29.8%,B型占27.4%,AB型占8.6%

五、梅姓当代的分布

当代梅姓的人口约有83万,为全国第一百五十七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66%.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梅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下降的态势。浙江是梅姓的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梅姓人口的13%。全国梅姓主要分布在浙江、云南、湖北、河南、江苏、安徽,这六省大约占梅姓人口的65%。其次分布在湖南、广东、重庆三省市,又占了梅姓人口的11%。全国形成了以江浙、云南、鄂豫为中心的三块梅姓分布。()

梅姓的人群中分布在浙沪、皖苏大部、河南东南、湖北东部、赣闽北部、湖南东北、云南、贵州大部、广西西端、四川西南、重庆南端、黑龙江东部,梅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为0.12%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3.6%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0%,居住大约66%梅姓人群。在赣闽中部、湖南北部、贵州东部、广西中西部,重庆大部,四川东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河南中部、鲁皖苏交界地区,黑龙江西部,吉林东北、辽宁南端,梅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在0.08%--0.12%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0.5%,居住了大约13%都梅姓人群。




上一篇     下一篇


网友在看


友情链接

首页 | 帝一起名 | 帝一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