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是基地解决“育幼难”的突破之年。 从野外送到成都抢救的几十只大熊猫康复后,分别送往它们原生地放归,部分调往北京、上海、福州等地的动物园,成都动物园留下了6只,成为“基地”熊猫的“老祖宗”。
1963年9月14日,第一只人工圈养的大熊猫在北京动物园诞生。
1992年,大熊猫双胞胎培育的成果,通过了四川省科委组织的重大成果鉴定,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设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首创的双胞胎育幼技术,很快公布于世,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心还派专家去上海、福州、重庆等地的动物园,帮助其解决“育幼难”的问题。
2008年10月11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宣布世界首张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科学家们说,它将为保护和人工繁育这个被称为“中国国宝”的濒危物种提供新的途径,以及推进针对大熊猫的其他科学研究。
2008年3月,由中国科学家发起,加拿大、英国、美国、丹麦等国科学家联合参与的国际“大熊猫基因组研究”项目启动,绘制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是该项目的第一部分,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承担了主要的工作任务。华大基因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全基因组组装软件及自主搭建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科学家挑选了大熊猫“晶晶”进行基因组测序,“晶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原型之一,一直生活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世界上的野生大熊猫仅存约1600只左右,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省周围的崇山峻岭之中,被称为“活化石”。另外,截至2007年底,中国人工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239只。 长隆动物繁育水平享誉全球
2007年,在长隆野生动物世界诞生了全球唯一的考拉双胞胎,消息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报道。继全球唯一考拉双胞胎之后,长隆现 在再次创造了熊猫三胞胎的奇迹,是什么让长隆在动物保护和繁育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长隆野生动物世界于1997年开园,从开园之初便确立了“打造世界一流动物园”的目标,在园区规划、硬件设施、动物引进、专家团队、场馆建设和科研投入等方面都以世界标准严格要求,经过17年的努力和突破,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在动物保护、繁育和科普教育等方面走在了行业的前沿,同时发展成为目前世界上动物种类最多、种群最大野生动物园。 如今,在长隆生活繁衍的珍稀动物不计其数。如何让来自地球各角落的动物们水土相服?园区相关负责人认为,评判一个动物园好坏的标准,动物的繁育保护水平是一个硬指标。长隆能一直拥有中国最好的动物繁育水平。如今,在长隆生活着包括中国的大熊猫、澳大利亚的树熊(考拉)等各国国宝在内的500多种20000余只珍稀动物,这些世界珍奇动物在一流的繁育保护技术下开枝散叶,使长隆成为世界重要的野生动物繁育和保护基地。
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多年来在大熊猫饲养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早在2011年长隆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开始筹备大熊猫的繁育工作。长隆为大熊猫的繁育全力创造良好的饲养条件,在最初引入大熊猫时,便打造了高标准高配置的大熊猫馆,不仅营造了翠竹清幽的室外环境,让大熊猫能适应环境,还配备了大型室内馆,在馆内配置了空调及制冰机,在气候炎热的华南为大熊猫营造了一个和老家四川一样的环境。
网友在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