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一起名

当前路径: 首页 >> 好听的名字

春秋战国名字的由来

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传统上称为“东周”。这不仅因为春秋战国时期
还存在东周王室的国王,是西周国王的直系子孙,而且直到战国前期,各诸侯国还
把他作为天下共主,借他的名号来提高地位。像魏、赵、韩三家,早已瓜分了晋国
,但它们要成为正式的诸侯,还需要周王室的一纸“命书”。周威列王二十三年(
公元前403年),“赐赵、魏、韩皆命为诸侯”。直到此时,三家分晋才算“合法
”。齐国的田氏在国内早已取代了姜氏的地位,但它不但不被承认为诸侯,就连同
周王直接打交道的权利也没有。田氏被列为诸侯,是它通过魏国向周王请求,在魏
国的帮助下才实现的。齐康公十八年(公元前387年)田和与“魏文侯会浊泽,求
为诸侯。”魏文侯派人向周王说情,次年“田和立为齐侯,列于周室,纪元年。”
田氏这才名正言顺地取代姜姓的齐国,受到诸侯国的认可。
周天子的权威,直到战国中期也还有一定的作用。周显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44年
),魏惠王会诸侯于逢泽,接着“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魏惠王此举的目
的是借周王的旗号来号令诸侯,演着春秋霸主们的戏。这一年距战国开始的年代已
有132年。
周天子权威的彻底丧失,是在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这一年,魏惠王
与齐威王相会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南),互相承认对方称王,这是中原诸侯国称“
王”的开始。在此之前虽有楚、吴、越等国君称“王”,但那是被认为失礼的蛮夷
君长,中原诸侯没有称王的。“王”的称号,在中原王朝的礼制中,是周天子的专
利。现在诸侯国都相继称王,没有任何经济军事力量的小朝廷,就不再被人借用它
的名号来号令诸侯了。而各国国君,都想着做天下的“王”,已不需要借用他人的
名义。这种政局的出现,已是战国中期的历史。所以,史书上所称的夏、商、周“
三代”中的周,实包括西周的东周,亦即包括西周、春秋、战国这三个时代。因而
王孙满对楚庄王说,周天下的历数是“卜世三十,卜年七百”。西周历时250余年
,春秋、战国历时约550年,大致为近800年。
“东周”这一名称的来历,是由于周平王把王都迁到成周,即今河南省的洛阳市之
故。在这之前,周朝的王都在镐京,即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十二公里处的沣河东岸
。成周地理位置在镐京的东边,故称“东周”,而王都在镐京的一段时期,就被后
人称为“西周”。
“春秋”和“战国”这两个时代名称的由来,却比较特殊。它是由《春秋》和《战
国策》这两本书而得名的。《春秋》这一名称,本来市各国史书的名称。在古代各
个国家都设有史官,“君举必书”,史官有左、右二职。“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史官记事,本是编年体性质,一
年四季所作之事都书于简牍,但不能全举春、夏、秋、冬四字来作为书名,于是盖
举“春”“秋”,以包括“夏”和“冬”。各国的史书都已亡佚不存了,今天所见
到、被收入《十三经》的《春秋》,是鲁国的史记。鲁国的《春秋》,因经孔子整
理而入于“六经”,即孔子作为教授弟子的“六艺”之一,因而被保存了下来。《
春秋》所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止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
481年),中经鲁国十二位国君,历时242年。

(“战国”这一名称,在当时就已经有人使用,但是只用来指当时参加连年战争的强
国。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是没有变化的,把战国作为一个时代
的名称,始于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以后,才开始使用。但使用者还不
普遍,像东汉班固作《汉书》时,涉及到战国时的人和事时,.....)



  “春秋”和“战国”这两个时代名称的由来,比较特殊。它是由《春秋》和《战
国策》这两本书而得名的。《春秋》这一名称,本来市各国史书的名称。在古代各
个国家都设有史官,“君举必书”,史官有左、右二职。“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史官记事,本是编年体性质,一
年四季所作之事都书于简牍,但不能全举春、夏、秋、冬四字来作为书名,于是盖
举“春”“秋”,以包括“夏”和“冬”。各国的史书都已亡佚不存了,今天所见
到、被收入《十三经》的《春秋》,是鲁国的史记。鲁国的《春秋》,因经孔子整
理而入于“六经”,即孔子作为教授弟子的“六艺”之一,因而被保存了下来。《
春秋》所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止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
481年),中经鲁国十二位国君,历时242年。



  书名所得。



  春秋从东周平王迁都开始
三家分晋结束


上一篇     下一篇


网友在看


友情链接

首页 | 帝一起名 | 帝一辞典